当《长安的荔枝》在内地凭借精彩剧情与强大阵容收获一众好评,成为暑期档亮眼存在时,它在中国香港的上映之旅却显得有些 “水土不服”。
8月13日,《长安的荔枝》在中国香港的日票房仅1.6万美元,位居日票房第7位,与在内地的火爆形成鲜明反差。
即便有、刘俊谦等香港本土演员加持,也没能改变《长安的荔枝》在香港票房不温不火的现状,背后的原因值得好好剖析。
在中国香港,《F1:狂飙飞车》以6.9万美元单日票房稳居第一,上映49天累计票房 816万美元 ,凭借长期积累的粉丝基础与赛车题材的独特吸引力,牢牢抓住香港观众的心。
《蜡笔小新 超华丽!灼热的春日部舞者》《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》等日本动漫 IP 电影,也凭借深厚的受众底蕴,分别拿下3.1万、3万美元单日票房。
反观《长安的荔枝》,单日票房1.6万美元 ,虽有刘德华这样的 “顶流” 演员,却难以在香港市场的竞争中突出重围。
香港观众长期受港片、好莱坞电影熏陶,对《长安的荔枝》这种内地古代官场、历史任务类题材的接受度本就有限。
相比之下,《F1:狂飙飞车》的赛车激情、日本动漫的奇幻热血,更契合香港观众长期养成的观影口味,追求视觉刺激与娱乐性,对需要静下心品味历史权谋、基层奋斗的《长安的荔枝》,缺乏天然的亲近感。
演员阵容方面,尽管刘德华、刘俊谦是香港本土演员,刘德华更是香港影坛 “顶流”,但影片的故事核心与表演风格,仍带着强烈的内地影视创作印记。
香港观众对刘德华的情感,更多源于港片黄金时代的经典角色,当他以全新的历史人物形象出现,且故事与香港本土文化关联度低时,号召力自然大打折扣。刘俊谦虽有演技,但在香港影坛的国民度与影响力,远不及刘德华,也难以单独撑起票房。
《F1:狂飙飞车》这类好莱坞式的类型片,在香港市场本就有固定受众;日本动漫 IP 更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粉丝群体,轻松吸引年轻观众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作为一部内地历史剧情片,在题材、文化语境上与香港市场存在天然壁垒,想要突围,需要更精准的本地化宣发与文化适配。
从影片质量本身看,《长安的荔枝》在内地收获好评,证明其剧本扎实、表演出色。但香港市场的审美偏好,更倾向于节奏明快、冲突强烈的剧情,或是视觉特效震撼的大片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虽有官场权谋的暗流涌动,但整体节奏相对沉稳,更注重人物内心刻画与历史细节还原,这与香港观众追求的 “爽片” 体验有差距。
比如,影片中李善德计算荔枝运输路线、与各方周旋的情节,在内地观众看来是展现智慧与基层不易的高光,但香港观众可能觉得过于 “文绉绉”,缺乏足够的戏剧张力与娱乐性。
当然,《长安的荔枝》在香港票房不温不火,也反映出内地与香港电影市场的差异。内地市场庞大且多元,历史题材、现实题材都能找到对应的受众群体;而香港市场相对小众,观众口味更偏向娱乐化、类型化。